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期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课程资源论文范文写作 挖掘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课程资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5

挖掘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本文是一篇关于课程资源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课程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新课程导学期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新课标要求,小学品德课程教学需要突破教材的局限,寻求更加广泛课程资源的支持和保障.在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校内外各种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室,以更好地促进其道德的健康成长.

一、以情为纽带,让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

理想的《品德和社会》课堂应该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而不是毫无生机的道德灌输.课堂上,师生的情感是流动的、变化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品德和社会》课堂应该追求文本、教者、学生之间多向的情感交流.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寻找课程和生活的联系,寻找走进孩子心灵的方式,让课堂散发出人文的芬芳.教学中,教师可凭借情感来渲染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情的感悟、理的启迪.例如,在教学《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名言、诗歌、歌曲等,激起学生对母爱的无限崇敬之情,为学习本课定下了情感基调.教学伊始,教师可深情地向学生讲述“藏羚羊跪拜”的故事,当讲到藏羚羊为了保护肚子里的孩子给老猎人下跪的时候,学生的眼里会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教师再适时导出课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和爸爸妈妈之间也有许多的不理解,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情境的创设,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他们很快进入了学习情境.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赞颂母爱的故事、诗歌,情感再一次得以升华.最后,让学生畅谈如何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相机点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把爱的情感化作春雨点点去滋润父母的心田,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整节课师生都会沐浴在爱意融融的情境之中,显现出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这何尝不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可贵的孝心呢?

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

《品德和社会》课中历史知识学习的重点,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具体的历史知识,而是强调“借助历史知识加深小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历史知识时要准确把握这一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注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目标的养成.该课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历史人物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通过“文明的曙光”“伟大的发明”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使命感;通过对“勿忘国耻”“觉醒的中国人民”“光辉的历程”等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中国近代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通过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不辱使命的苏武,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文成公主,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两弹元勋”科学家邓稼先,“为人民服务”的好榜样雷锋,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等,让学生理解人生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教师利用历史知识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把德育教育融会到教学之中,切不可为了德育教育而教学,而应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

三、利用区域本土资源,拓宽成长平台

在《品德和社会》教材中,社区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区域,因此,教师必须立足教学目标,挖掘社区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本区域“活”的材料.如,三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的课前小调查,笔者除了让学生把普通超市的情况记录下来,还特别请他们搜集连云港的购物场所——花卉市场和海鲜市场的材料.课堂上,有的学生展示特殊市场的照片,有的畅谈过年逛花市的情景,不仅深入挖掘了社区资源,还让学生了解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从家乡看祖国》一课,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家乡历史文化的发展,搜集身边的活资源.学生把家里的老照片、爷爷奶奶的故事搬进课堂.从身边鲜活的生活场景中,学生既感受到花都历史的悠久和现代的繁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又掌握了了解家乡历史变化的方法,培养了合作学习能力.

为了拉近教学和学生的距离,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搬到社区中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感受,引导实际行动.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社区需要我们的共同参和》这一单元时,笔者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以学校附近的一个社区为对象安排教学活动.首先带领学生一起深入社区考察:居委会成员是如何成立的?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一般会安排哪些活动?然后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安排了一次走进社区宣传环保的活动,作为社区少先队的示范活动,最后以此鼓励学生设计社区少先队活动计划,并付诸行动.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主动参和居委会的工作,美化生活的环境,主人翁意识得到很大提高.可见,教师充分利用区域特色课程资源,不但强化了区域特色、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让品德教学走近学生,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四、小学品德课堂选择教学资源的反思

1.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

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在学生学情起点的基础上,对学生可能达到的状态之间提出的能够促进学生自然成长的要求.每一课教学目标的提出,都不可能涵盖儿童生活的全部,而是能为儿童某一方面成长需求的开拓整理提供条件,为他们逐步学会生活,融入社会打下基础.教学资源是什么?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物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是为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自然成长服务的.所以,教学资源的选择必须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确定选择方向,通过有针对性的、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品德课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助產士”,激发学生去感悟,去行动.

2.围绕解决教学重点或难点进行组合

很多的一线品德课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面对文本资源、媒体资源、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等,似乎资源很多,都可以拿来用,但真正用起来又不知道如何取舍.实践经验告诉我,这时候往往需要组合教学资源,组合就意味着取舍、增补、变通、调整、提升,而组合资源是围绕解决教学重点或难点来切入关键点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给予学生直观形象、感染力强、交互灵活的教学资源,是最能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引发学生创新思维;是最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如,《父母的疼爱》一课教材在设计上原先分五个部分,我们区名师工作室一位同仁成功地重组了教材资源:她将教材重组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感受疼爱,第二部分回报疼爱,清晰明了.在感受疼爱的环节,她又调整为爱在平凡和爱在严厉两条主线来展开教学活动.这种站在学生立场,围绕重点难点的重组资源是真正以学生为本的品德教育观.

3.对选取资源运用的效果进行预设

对信息技术和品德课程整合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正是课程资源运用的研究.一些原来教师比较难以处理的课,比如,史地题材的课型都由于信息技术的加入而迎刃而解.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能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内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一课,题为《千年不衰的文字》,像这样史地题材的品德课,离学生目前的生活实际较远,更需要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在断层处架起通途.在运用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也发现,对于此类课型,选取资源运用的效果是必须要进行充分预设的,对于学生借助资源所能达到的状态也要充分预估的.对精选资源的呈现方式、出示时机、运用环节,甚至资源的长度都要进行认真考虑.

总之,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已有的心灵体验,甚至现实生活中所听到的、看到的、接触到的一切都能成为品德课的有效课程资源.做好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提高课程资源的意识,善于从学生的身边找到资源,灵活运用,从而改进教学方式.教师只要仔细去发现,大胆开发并巧妙地运用,便可以发挥其在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情感,锤炼学生品质等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结论:适合课程资源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课程资源库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立足校外资源,促进学生个性
一、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

挖潜食堂课程资源,开发学校课程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是关键。课程改革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平阴二中为了与时俱进地发展,提出了构建大课程体系,创设现代人才教育平台的。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用文化带动旅游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旅游地之间的文化竞争。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都加深了对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思索,并且在开发中加大了对旅。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