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跳丧舞论文范文写作 土家族跳丧舞撒尔嗬文化解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跳丧舞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2

土家族跳丧舞撒尔嗬文化解读,这篇跳丧舞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跳丧舞论文参考文献:

跳丧舞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杂志社现代企业文化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土家族跳丧舞“撒尔嗬”进行研究,认为撒尔嗬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地域性、宗教祭祀性和文化变迁性等鲜明的文化特征,拥有独具魅力的仪式表达、动作表达、歌词和功能表达.其传承路径主要包括融入大众文化生活、进入学校教育阵营、突出文化本真性以及走民俗文化旅游推广之路等.

关键词:土家族 跳丧舞 文化特征 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10—0113—04

“撒尔嗬”是流传于鄂西南清江中游土家族地区为悼念长者辞世的一种传统歌舞仪式,其名又称“三爷儿合”“散忧嗬”“ 跳丧”以及“ 打丧鼓”等.是土家族独具特色的丧葬文化事象,由于该舞舞姿粗狂刚烈、雄浑豪迈、动作刚柔相济,节奏感强,被人们称为“死神之舞”,亦被外国学者誉为“东方迪斯科”之美称,2006年6月,土家族“撒尔嗬”被国务院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其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1 起源探微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事物,其历史的演变轨迹都必然要经历萌芽、雏形、定型和成熟几个阶段,“撒尔嗬”也同样经历了这几个阶段.据考证,“撒尔嗬”萌芽于先秦时期古代巴人的战舞及祭祀仪式,土家族乃是先秦古代巴人的后裔,巴人能征善战,能歌善舞.据《尚书》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封,前歌后舞也’.”而真正意义上的“撒尔嗬”的雏形的出现应该是在隋代,《隋书·地理志》记载:“始死,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各持弓箭,绕尸而歌,以扣弓箭为节,其歌词说平生之乐事,以至终卒” [1],由“绕尸而歌”和“歌词说平生之乐事”,可以看出,这种仪式和土家族今天的“撒尔嗬”极为相似,但主要是以唱为主.而到了唐代,这种丧葬仪式便增加了跳的内容,《夔府图经》载:“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狂,其众必跳” [1],宋 《溪蛮丛笑》“死亡群聚歌舞,舞则联手踏地为节,名曰踏歌等”[1],这时便有了唱和跳合二为一的仪式,因此,唐宋时期可以被看做是“撒尔嗬”的定型时期.而明清则是“撒尔嗬”的发展成熟时期,据《巴东县志》载:“后四里本土蛮之余,多杂彝俗.而哭友一节,可谓独得.旧俗,殁之日,其家置酒食,邀亲友,鸣金伐鼓,歌舞达旦,或一夕或三五夕” [2],其形式和内容则和今天土家族地区流行的“撒尔嗬”基本上一致.

2 土家族“撒尔嗬”的文化特征

2.1 较强的传承性

传承是对传统惯性的保持和继承,没有传承,传统文化将会被割裂,社会也将停止不前,正是由于这种传承性,才使得民俗文化能够自古相传、代代沿袭.“撒尔嗬”作为土家族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从其产生到现在至少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然而这一古老的民俗祭祀活动并没有随着土家族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时间的变迁而淡出人们的视野,相反,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洗礼,至今仍然鲜活地存在于土家民间,是土家族文化顽强生命力的体现,这种融合了民族情感和习惯的独特山寨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内化成了一种持久而稳定的、自觉的民族认同感和内聚力而在土家人中代代相传,成为了土家族人精神的图腾.

2.2 宗教祭祀性

人类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巫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当人们不能驾驭某种自然现象或者不能对其加以解释的时候往往就会诉诸于神灵.弗雷泽在《金枝》中论述到:“在原始人看来,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等树木被看做有生命的精灵,它能够行云降雨,能使阳光普照,六畜兴旺,妇女多子”[3]于是人们开始祭拜他们认为主宰命运的各路神灵,这就是宗教祭祀活动的开端.

土家族“撒尔嗬”的产生同样脱胎于宗教祭祀活动,是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体现.首先,土家先民信奉白虎,视白虎为神灵,《后汉书》关于廪君化虎的神话传说中记载:“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祀焉.”[4]这里的“巴氏”,便是特指廪君的后裔,即现今生活在武陵山清江流域一带的土家人.另外,“撒尔嗬”也蕴含着较为明显的祖先崇拜,在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中,向王天子是土家族的远古祖先,是有着卓著功勋的民族英雄,人们深信向王天子能够保佑自己的子孙平安幸福,如在“撒尔嗬”仪式的歌词中就有唱到“向王开疆辟地,我民守土耕稼.”以及“向王天子一只角,吹出一条清江河”等,是土家族原始宗教崇拜的体现.

2.3 鲜明的地域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人们通常用“南摆手、北跳丧”来描述土家族文化,意在说明土家族聚居的南部即酉水流域以跳摆手舞为其文化的代表,而在其北部的夷水(清江)流域,则以跳丧舞为其文化的象征,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农耕文明下土家族的先民生活的地理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大山深处的土家山寨,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交通极不方便,“一山未过一山迎,千里全无半里平”是其地理环境真实而逼真的写照.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撒尔嗬”便相对静态地封闭地进行传承,根据田万振先生的考证,原生态的“撒尔嗬”流行区域分布主要为“东起长阳巴山鸭子口,西到恩施的浑水河,北至巴东三尖观,南达鹤峰龚家垭”[5]这一清江中游地区,主要区域包括巴东、建始、鹤峰、长阳、五峰等县市,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因此,传统跳丧舞“撒尔嗬”的流传区域也不再局限在上述地域,其文化场域基本上已经扩布至整个清江流域土家族地区.

2.4 文化变迁性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是由于不同民族不同个体之间所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历史际遇所造成的,但同时,当这种文化逐渐形成后,其本身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从内部到外部不断演进发展的过程.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来源于先秦巴人的一支,虽然其生活的特殊地理人文环境相对比较封闭,交通闭塞、信息不畅,但随着历史的演进,特别是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以后,楚文化、儒家文化等的进入,对土家本土文化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洗礼,其文化也渐渐处于不断变迁之中,而“撒尔嗬”作为土家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同样如此,也处在不断变迁中.首先,从其仪式组织形式来看,“撒尔嗬”从原始的祭祀仪式,经过不断演进,从而变成了一种歌舞表演形式,九十年代以来, 门又将“撒尔嗬”进行创新改编成了适合舞台表演的巴山舞和清江舞,成为了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其次,从其禁忌来看,传统“撒尔嗬”是严禁妇女参和的,而现今为了传承,“撒尔嗬”已不再是男人的专利,表演场合亦从办丧事的特定场域发展到如今的舞台、广场等地;再次,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土家族“撒尔嗬”则从远古时代祭祀活动中的娱神功能逐渐向娱人的方向发展,其功能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结论:关于跳丧舞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跳丧舞用英语怎么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让我们一起去梦中的广场跳支舞
一撩起我的长发吧,我会跳起自己的舞,把一曲曲优美的舞跳到彩虹上,就像跳舞的精灵满天飞。因为季节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生命呀!森林里传来了蟋蟀感。

凤舞九天中国凤文化流变
“凤”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纵观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凤的文化版图不断扩大,最初它代表着原始氏族祖先崇拜的图腾,商周以后演变为“天命”的象。

广场舞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积极作用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对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产生了更多追求,广场舞这种娱乐形式更是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喜爱。在广场舞相关的比赛、日常活。

广场舞和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作用
摘要:全民健身项目广场舞因其多样的表现形式,活泼舞蹈曲目,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逐渐成为了新时期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先探究广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