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论文范文写作 文体意识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文体意识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关于免费中国古代文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中国古代文学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古代文学论文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摘 要: 长期以来,受文学史编撰体例的影响,一些教师以时间为序,采用历时性研究思路对每个时期作家、作品进行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割裂了各文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不利于对同一体裁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采用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将作家、作品置于文学史的宏观视野加以考察,又关注相同体裁作品的特点及发展,让学生全面认识古代文学的变化发展,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蕴意.

关键词: 文体意识 文学史 跨界借镜

中国第一部文学史的诞生时间学界尚有争议,此问题暂且搁置不论.然早期的文学史著作,不论是林传甲《中国文学史》、黄摩西《中国文学史》,还是窦士镛(警凡)的《历朝文学史》,受历史分期法影响,大多以时间为序,按照先秦、两汉、宋、元明清的体例加以编撰.此后,胡怀琛《中国文学史概要》、陈冠同《中国文学史大纲》、谭正璧《中国文学史大纲》等相继问世,体例编排仍然沿袭了此前文学史的写法.文学史的编撰虽有别于纯粹的历史,但也类属于历史学科,文学史家应具备史的眼光和见识:“以体制论,历史和文学,亦不能组织等历史亦多含文学性质等文学之演进,诚散见于历史中,而历史只能吸收之等历史又仅为文学之一部分.”①按照历史演进的不同阶段划分文学史,凸显了文学发展“史”的性质.但文学史有独特性,文学的特质让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因相同的文学体裁跨越时空进行对话.只有将同一体裁的作品置于同一范畴,才能更清晰地勾勒文学发展的本质.因此,中国古代文学教师授课时既要有史的宏观视野,运用历时性的研究方法对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纵向考察,又要共时地对同一体裁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探讨.

一、诗歌

中国文学作品体裁的划分,甚为烦琐,比如诗歌,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有叙事诗、抒情诗,有讽喻诗,有写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边塞征战诗,有古体诗、近体诗等,标准不一,分类迥异.教师讲解时,如仅按文学史的编写讲解,就容易顾此失彼:只见作家、作品,诗歌的源流演变难以明晰,或者说诗歌被切割成破碎的版块,不成系统.以宋代诗歌部分为例,宋代诗歌不同于唐代诗歌,在题材、写作手法、形式等方面,尤其是诗歌创作理论,都彰显了宋代文化的特点.将诗歌的前后发展、承袭用简单的图揭示,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线索:

对诗歌发展脉络形成清晰线索后,再重点关注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创作理论.这样,学生就不容易顾此失彼,将诗歌、散文、话本小说杂糅.同时,跳出作家、作品的局限,从酝酿文学作品的文化土壤、文化生态等方面更深层次地思考文学发展现象及问题.

二、散文

散文同属正统文学,地位非常之高.历朝历代,撰写散文,尤其是公文,是身为显宦必备的技能.在科考时代,更是士子能否步入仕途的敲门砖.写得一手好文章,是汲汲于仕途的文人们毕生的追求.“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民间谚语,证实了人们对成就极佳的苏轼文章的模仿、追捧.散文部分也是文学史着力之处.

散文发展甚早,先秦时期就已诞生.根据现存文献记载,片段的甲骨文为散文的雏形.后来发展到《尚书》,散文才脱离只言片语的片段,真正成篇.散文发展大致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先秦时期,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大行其道,为以后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韩愈、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等大家的翘楚之作,都能看出先秦散文的影响.到了两汉,随着创作技巧、文体的逐步成熟、完善,散文的体裁逐渐增多,分类更加细致:有史传文、政论文、赋文.两相比较,不难发现,赋文是汉代赋作繁盛的文化背景下,借鉴散文,两种文体“跨界借镜”而诞生的新的散文体裁:

唐宋八大家的出现,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时的散文创作理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等的提出,复古和革新并存.散文因政治的需要,因士大夫治理国政、振兴国家的使命而相应发生变化.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创作理念淋漓尽致地得到了诠释.教师将散文文体作为一个整体传授,便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散文之间的前后承继、散文理论的变化、散文创作和文化生态的关系等问题.

三、小说

小说地位卑微,长期处于“小道”“末技”的尴尬处境.一方面,为街谈巷语,难以登大雅之堂.另一方面,谐谑、引人入胜的故事,又让人爱不释手.不受正统文学观念束缚的创作理念,更让小说发展势头欣欣向荣,在元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深受平民百姓、高官显贵的喜爱.自从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的出现,打破中国小说无史的局面后,小说成为文学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先秦小说以志人志怪为主.在文体观念上,作家秉持“补史之阙”的理念,将小说等同于历史.小说中千奇百怪的故事,作家当成实有其事.有良史之称的干宝在《搜神记序》中就说到撰写《搜神记》是为了“明神道之不诬”②.裴启《语林》所载谢安之事,经谢安本人点破和事实不符,原本盛极一时而招致冷落.尽管小说家写作小说尚处于不自觉时期,但有研究者将小说文体的确立定格于汉代.根据为桓谈《新论》中的这一段话:“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③显然,桓谭对小说的看法已突破了前人单纯从内容层面定义的局限,小说概念已具有文体学意义:“桓谭进一步从文体学意义上对‘小说’做了界定,即‘小说’的文体特征是短小琐屑,‘小说’之小,已不再仅仅指内容上的,而且指形式上的.”④到了唐代,潇洒豪迈的文人情怀,跋山涉水的游学,征奇话异的审美理趣等,让唐人“有意为小说”,创作了委婉曲折、引人入胜的唐传奇,标志着小说文体的真正独立.

以文体意识用于中国古代小说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小说的本质,认识到小說被人轻视——文人有意识创作——劝诫世众、娱人心目、经国治世等小说观念、功用的变化.

四、戏曲

戏曲的遭遇跟小说类似,首先被排除在正统文学之外,备受歧视,以致时人将戏曲表演家视为巫医娼妓之流.戏曲并不是在宋元明清才开始产生的,它的历史可上溯到万物有灵的远古时期.祭祀时娱神的仪式、舞蹈等是酝酿戏曲的土壤.授课时,教师仅根据文学史的内容讲解,难以清楚地阐释戏曲的本质、戏曲体制、表演方式的由来.

结语

小说、戏曲、诗歌、散文之间经常有借鉴、跨越现象.比如,散文和赋的结合,小说中移用诗赋,戏曲中夹杂韵文,散文采用小说谐谑笔法等.金人王若虚在《文辨》中有言:“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⑤文体意识用于教学,既强化了各文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凸显了各文体的特点.让学生意识到各文体之间的畛域虽判然有别,但各文体之间并不是完全毫无关联的.不仅文体和文体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一文体的演进也受此前文体的影响,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社会的文化生态认识古代文学的变化发展,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蕴意.

注释:

①黄人,著.江庆柏,曹培根,整理.黄人集[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324-354.

②汪绍楹,校注.干宝,传.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③[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264-265.

④景凯旋.唐代小说类型考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5):112.

⑤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七·文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225.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曾大兴,纪德君,主编.古代文学教学创新和大学生能力建设[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韩希明,主编.耕读偶记·文学研究和教学[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

[4]曹志平,主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研究和改革探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

结论: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转型背景下传媒类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传媒专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地方高校开设相对较晚,各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差别较大;作为文化素质课中的古代文学更是存在缺乏统一指向、教学。

高职高专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路径探究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文学基础课程,它在高校的教学对象一般有这样三类:一类是中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类是非中文专业(如文秘、对外汉语。

试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当代价值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整个文学史上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无疑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学理论形成了一定的范畴理论,。

论古代文学教学中钩联
摘 要:“钩联”是教育学中的发散性思维方法之一。具体到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中来说,“勾连”是以更加宽广的视角对待具体教学内容,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