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材料浏览

关于效率论文范文写作 型大学人文通识课教学效率提升路径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效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型大学人文通识课教学效率提升路径,这篇效率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结课论文格式中国大学教学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结课论文

摘 要:对华南理工大学2015-2016学年第2学期和2016-2017学年第1学期开设的共158门人文通识课教学进行跟踪调研,通过经济计量方法分析调研数据,以到课率、到课稳定率、听课率三个方面作为衡量教学效率的三个代表性指标,探究影响三个指标的系列因素以及三个指标间的关系特征,发现课堂活跃度和课堂规模是影响人文通识课教学效率的最突出因素,由此启发高校从三方面入手,主要把控课堂活跃度和课堂规模,从而提高人文通识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人文通识课;教学效率;到课率;到课稳定率;听课率

一、引言

“通识教育”是一种自由、通达的教育,一种重视文明、人才传统的教育,一种拓宽基础、培养高端人才的教育,它是培养学生宽厚基础、博学多才和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校中的大学生普遍被要求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外,选修一定数量的通识课程学分.一般而言,理工科学生主要选修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文科学生主要选修科学技术类通识课程.高等学校设置通识课程模块,实施通识教育,其基本宗旨就是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人文与科学两种文化在思想精髓上的融合,培养既有深厚人文精神又兼具现代科学精神的大学生.因此,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和认识视野,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

然而,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与其实际教学效率未必成正比.当前,高校通识教育的教学效率总体而言仍不尽如人意,这是事实,也亟待改善,但教学效率的提高确实是一个难题,而且是老大难问题,因为从外部看,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复杂,而从内部看,教学效率很难衡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进行研究,虽然我们无法一一列出影响教学效率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教学效率的特点和规律,但是,依然可以从中选取几个突出因素、依据合理的逻辑进行分析.一般而言,一门课程到课率高且稳定,且到课的人听课率高,我们就可以说该课程的教学效率较高,这个逻辑是合理的.因此,到课率、到课稳定率以及听课率可以作为衡量教学效率的三个典型指标.研究这三个指标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三个指标间的关系,就可以知道如何提高到课率、到课稳定率和听课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到课率、到课稳定率和听课率,有什么特点?这便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其目的是提升教学效率.本文所言的提升教学效率,即平常所谓的提高教学质量或教学效果.

提升教学效率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理论问题,需要大量的现实调研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为此,我们成立了调研小组,选择人文通识课作为调研对象,采取每周听课并进行听课记录、对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进行抽样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在2015-2016学年第2学期及2016-2017学年第1学期(即2016年全年2个学期)对华南理工大学开设的共计158门人文通识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获得了大量数据,为研究通识课程到课率、到课稳定率、听课率情况和其影响因素,进而探究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提供了数据基础.我们的听课记录包含每一门课程的教师姓名、性别、职称、性格和形象、教学方法,以及课内外交流情况、点名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情况、听课情况、选课人数和每一次课堂的到课人数等,最终汇总成全部课程的听课记录表.下文将根据跟踪调研的结果,对影响人文通识课教学效率的三个指标进行分析.

本文所称的人文通识课包括人文科学通识课和社会科学通识课,为行文便利,做此简称.查询中国知网,未发现有探讨高校通识课教学效率的文章,可见这个问题尚少人研究,值得探讨.

二、到课率

到课率是评判学风好坏的一个基础性指标,要想提高通识课程的教学效率,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到课,否则就算再高质的课程,无人受益也是徒劳.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人文通识课普遍存在着学生到课率不理想的现象,它不仅严重影响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也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因此,对到课率的研究至关重要.

1.宏观分析

总体来看,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通识课程到课率平均水平是66.65%,这个比率并不高.通俗来说,平均每三个学生,就有一个逃课.各门课程的具体到课率分布如图1所示.

分布呈中间高,两边低,说明极低和极高到课率出现的情况较少.多数课程到课率集中在50%至80%之间,虽然到课人数基本过半,但到课率还是不理想.其中到课率最低的仅为14.79%,而最高的可达全勤,各门课程之间到课情况的差异可见一斑.

2.微观分析

(1)数据建模与分析

各课程之间悬殊的到课率可能由众多因素决定.笔者之前已经基于118门通识课程,对影响到课率的课堂因素进行过相关研究,揭示了到课率与八个课堂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特征[1].为了进一步证实先前的研究,在增加40门课程研究数量的基础上,选取听课记录表中“教师职称”“教师性别”“课堂交流”“点名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情况”“选课人数”因素,用经济计量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为便于建模,将听课记录表中的部分客观因素变形为可以量化衡量的变量,并根据其程度进行数值替换,极少数空缺记录取平均数值.其中教师性别为虚拟变量.具体如表1所示.

以上述变量作为自变量,每一门通识课的平均到课率作为因变量,运用stata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原始回归模型.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存在,對模型进行VIF检验,得到方差膨胀因子仅为1.24,因此各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也就是说,这七个自变量选取比较合理.另外,为了考察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对其进行White检验,统计量的卡方值为89.09,接受同方差性原假设概率为0.000,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存在异方差性.为了使模型更加优化,将数据去除异常值,并且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变形,最终保留135组数据,将自变量“exp”、“rol”和“exa”三项取平方,“liv”“tas”两项取平方根进行回归,得到优化模型:

结论:适合效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效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型大学人文通识课到课率和课堂因素关系探究
摘要: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2015-2016学年第2学期人文通识课到课率的跟踪调研,结合主客观分析,发现人文通识课到课率与教师职称、教师外形、教师。

大学英语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通识教育作为一个由西方引进的教育理念,需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高校的具体实践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此满足我国教育、社会的发展需求。大学英语。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高职通识教育教学
摘 要:高职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构建产教融合。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