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同伴论文范文写作 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现状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同伴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1

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现状,本文是一篇关于同伴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同伴论文参考文献:

同伴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提纲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地区4~6岁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当前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状况,揭示4~6岁流动儿童在同伴交往能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为幼教工作者及幼儿家长提供相关参考和反思.

一、研究问题

同伴交往是指同伴之间通过接触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同伴交往可以帮助其形成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社会性行为发展.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和成人的交往相比更平等,这种平等可以使幼儿从事各种新的探索和尝试,特别是一种新的敏感性,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所指的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和自己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人的交往过程中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能力的总和,包括社会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技能、社会障碍和亲社会行为四个维度内容.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样本选择

本研究以北京地区4~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主要分为流动儿童和普通儿童两部分,在北京的打工子弟幼儿园的中、大班和普通幼儿园的中、大班随机抽取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利用查阅文献的方法帮助研究者确定具体研究问题.

2.问卷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了解4~6岁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现状.鉴于幼儿的年龄较小,问卷由熟悉幼儿的教师代为填写.

3.问卷分析法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半结构式自编访谈提纲,对所抽取的幼儿园园长进行访谈,以了解流动儿童父母的工作性质、生存状况及其在幼儿园中所接受的教育内容等,辅助笔者对4~6岁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南京师范大学张元编制的适合我国幼儿特点的《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以下简称《量表》),该《量表》在内容上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社会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技能、社会障碍、亲社会行为.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其中大部分题目为正向计分,也有部分为反向计分,所有问题的得分越高则表示同伴交往能力越强.经可靠性检验发现,该《量表》的总体效度为0.889.每个分维度的效度为:社会主动性0.761,语言和非语言交往技能0.810,社会障碍0.697,亲社会行为0.763.综上,该《量表》整体符合规定,在本研究中可以使用.

(四)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49份,回收率为75.0%,有效回收率为83.0%.

(五)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我们采用SPSS19.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差异的方差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我们对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差异的方差进行了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年级因素在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中主效应显著,性别因素的主效应不显著,年级和性别交互作用的主效应也不显著.

于是,我们对年级因素在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发展中的差异做进一步分析,采用重复方差分析探讨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总分和各因素得分的年龄差异.结果显示,在同伴交往能力的总分及在亲社会行为因素的得分上,年级差异显著(显著水平分别是P<0.05,P<0.05).中班的同伴交往能力总体得分(M=3.589,SD=0.613)高于大班的同伴交往能力总体得分(M=3.481,SD=0.552);在社会主动性及社会障碍方面,中班的社会主动性得分(M=3.131,SD=0.889)高于大班的社会主动性得分(M=2.719,SD=0.781),中班的社会障碍得分(M=4.485,SD=0.546)高于大班的社会障碍得分(M=4.426,SD=0.576).总体来说,中班流动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要高于大班儿童,但是在亲社会行为方面,中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M=3.194,SD=0.778)要低于大班儿童(M=3.242,SD=0.685).(见表2)

同伴交往能力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社会性发展状况.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存在年级差异,中班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要高于大班儿童.这一结果说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会相应减缓.有研究表明,3~6岁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在中班存在一个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到了大班之后,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就会减缓,所以表现出中班同伴交往能力要高于大班.这一研究结果和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断发展,这和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性提高是相吻合的,和以往研究结果也是相一致的.这不仅能够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而且也是幼儿成年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流动儿童和普通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差异

我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普通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差异.(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流动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总分、社会主动性、社会障碍因子得分差异不明显(P>0.05).流动儿童和普通儿童在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因子方面的P值分别为0.000和0.027,两者在这两个方面的差异非常显著(P<0.05).在社会交往能力的总分方面,普通儿童的得分(M=3.539,SD=0.596)要高于流动儿童的得分(M=3.511,SD=0.565),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和普通儿童相比较,流动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要稍低一些,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这和之前的研究结果相悖,即流动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此,我们可以用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来解释,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揭示了同伴群体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每一个幼儿走出家庭后都必然要参和并认同于某一社会群体,并在该社会群体中学会在社会公众中的行为方式.在同伴群体中,共有的群体文化、规则和准则及其同化作用所导致的文化传递,使得幼儿在自己的同伴群体中学会如何行事,如何使自己的行为适应他人,如何认识他人和自己,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性,完成社会性.而本研究所选择的幼儿园是一所全部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园所,没有当地幼儿的存在.从这一点来讲,幼儿之间没有户籍差异,也就不会觉得自己和众不同,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特殊群体,所有的幼儿在这里找到了一个认可的同伴群体.因此,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不会受到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结论:关于同伴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同伴英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和
【摘 要】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状况的好坏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对300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家庭学习氛围缺失、情感。

运用校园心理剧提升新疆内高生同伴交往能力实践
〔摘要〕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同伴关系问题是新。

在京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现状调查
〔摘要〕本文采用自编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问卷对1200名3~6年级在京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在京流动儿童学校幸福感比较高;在京公。

农林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农林经济管理类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建设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农林经济管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