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文心雕龙论文范文写作 文心雕龙·诸子析评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文心雕龙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3

文心雕龙·诸子析评,此文是一篇文心雕龙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心雕龙论文参考文献:

文心雕龙论文参考文献 评职称论文评职称论文发表刊物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摘 要:《文心雕龙·诸子》主要评议先秦至魏晋诸子之书的性质、起源、发展及其风格和特点,整体述评较为公允.但文中涉及“子”“诸子”“经”“儒”“论”等经典性质的概念及其关系等问题模糊不清,却少有人论及.笔者对此及由此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析评.

关键词:子 诸子 经 儒 论

《文心雕龙·诸子》作为文体论的一篇,主要评议先秦至魏晋诸子之书的性质、起源、发展及其风格和特点,整体述评较为公允,促进了人们对子学的认识.刘勰认为诸子之文从内容、文体、明理等方面整体后不如前,但并不影响他对诸子之文整体的推崇:“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①及其对诸子立言不朽的追求:“大夫处世,怀宝挺秀;辨雕万物,智周宇宙.立德何隐?含道必授.”但文中涉及“子”“诸子”“经”“儒”“论”等经典性质的概念及其关系等问题模糊不清,却少有人论及.笔者对此及由此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析评.

一、“子”和“诸子”含义

人们通常称古代有学识、有道德的人为“子”,如孔子、孟子等.但不清楚“子”为何具有如此高的指代象征.首先,“子”是姓,如商人的后代姓“子”,“箕子”“孔子”之“子”皆为子姓.其二,“子”是古代爵位名称,如《国语·周语中》:“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②再如《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③其三,“子”指具有社会崇高地位的、有爵位的人的儿子,如“王子”“公子”“世子”“太子”等.其四,“子”是古代士大夫的通称,如《公羊传·宣公六年》:“呼之不至,曰:‘子大夫也’.”何休注:“古者士大夫通曰子.”④后来人们用“子”称呼具体的人,以表尊重,相当于将之抬高至和“王子”“公子”等贵族处于同等地位.

“诸子”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诸子下大夫二人等”郑注:“诸子,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⑤即为主掌国子军旅训练的官职,后演变成为先秦各学术流派及学者的总称.“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有了进一步的分工,较多的人能够从事精神生产,因而逐渐发展成知识分子阶层,即‘士’的阶层.这一阶层的人物先后以学者或政论家的面貌出现于政治舞台上,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和政治主张,并且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⑥这些学派代表人物的著作即为“子书”.刘勰提出“至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询,馀文遗事,录为《鬻子》,子自肇始,莫先于兹”,即其认为《鬻子》为“子”的开端.《四库提要·子部总叙》:“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⑦即指六经以外诸多奇理皆由子书发明.

“诸子”作为古书部类之名,始于西汉刘歆《七略》,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刘宋王俭《七志》、梁阮孝绪《七录》、唐魏徵《隋书·经籍志》、清官修《四库全书总目》等目录书皆承袭《七略》分类法,将“诸子”作为古书部类之名.

二、析刘勰“诸子”分类及“子”和“经”“儒”关系

(一)刘勰“诸子”分类标准有失恰当

刘勰定义诸子之书为“入道见志之书”.这里的“道”是以经书为法度、合乎儒家思想规范的.他认为“诸子”不论多么复杂繁复,其根本皆为“枝条五经”.且把战国诸子分为两类,其中思想纯正的、有根可据的为“纯粹”诸子,如《礼记·月令》,取自《吕氏春秋·十二月纪》首章、《三年问》,根据《荀子·礼论》摘抄而成;而《列子·汤问》《淮南子·天文训》因存在“愚公移山”或“共工触怒不周山,天柱折、地锥绝”等虚诞不经的故事,《商君书·靳令》因商鞅将儒家所提倡的“礼乐”“诗书”等比作“六虱”,韩非子将社会上包括学者在内的五种人视为“蛀虫”等贬评经书之类以及名家多有“白马非马”诡辩论等不符儒家正统学说标准的诸子,刘勰即认为其思想杂乱,将之归为“驳”诸子.笔者认为刘勰“诸子”分类狭不當.其一,先秦诸子之文中的寓言故事,想象色彩浓厚,多具励志性,在远古蒙昧时代,给予人们希望,增强人们战胜困难的毅力.且这些神话传说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创造力突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其二,商鞅、韩信说虽有失恰当,但他们的思想在特定环境下产生并解决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刘勰不应囿于“征圣”“宗经”,全力批判商鞅韩信“弃孝废仁”,遭遇“药之祸,非虚至也”.其三,名家的辩论虽充满诡辩色彩,但对逻辑学、辩论学的发展皆具促进作用,刘勰“魏牟比之鸟,非妄贬也”的态度不够理性.

(二)“经”和“子”关系

刘勰在《诸子》篇首段提出:“然则鬻惟文友,李实孔师,圣贤并世,而经子异流矣.”按其所述,圣人所作为“经”,贤人所作为“子”,但刘勰并未对“经”和“子”的具体关系进行阐释.吕思勉在《经子解题》中将“经”和“子”的相同点概括为:“经子本相同之物,自汉以后,特尊儒学,乃自诸子书中,提出儒家之书,而称之曰经.”⑧他认为“经”和“子”都是“就现象加以研求,发明公理者”⑨.而他认为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孔子称‘述而不作’,其书虽亦发挥己见,顾皆以旧书为蓝本.故在诸家中,儒家之六经,和前此之古书,关系最大.”⑩笔者赞同该观点,西周时期,只有王官贵族可以系统受教,后世称此为“王官之学”或简称为“官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周王群体、诸侯国分裂,“官学”逐渐下移到民间,一部分官学和私学合流,另一部分官学单独存在,此时官学力量已渐为微弱,私学却日益强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土壤.而“经”和“子”相同之处在于:两者皆从官学分裂而来,即其起源相同;两者都是谈治国理念,即创作目的相同.而其区别在于:“经”继承“王官之学”的文化浓度相对较高,且具有话语的先发性优势,而“子”多在“经”的基础上再创新说;两者主张的道术、形式也有不同.

(三)“儒”和“子”关系

先秦儒家本属“诸子”派别之一,但这一派别却具有其独殊性.孔子将古代的学术记录了下来,是“王官之学”的总结者,又是后来诸子百家的开启者.正因孔子处于这样一个关键的转折位置,不能将其视作一般的“子”,而冠其为“圣”.儒家的“子”是战国的“子”,从孔子整理“六经”之后形成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一种特殊的“诸子”,其继承“王官之学”的因子相对较多.汉代又极度尊儒,随着儒学地位的升高,将儒学选作为“经”类,以标榜其特殊地位.其他“诸子”则根据时代和立场需要,添加了很多新的文化因素.班固《汉书·艺文志》对此评价道:“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11}这也符合刘勰“诸子——入道见志”的观点.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文心雕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文心雕龙名句赏析方面论文范文。

文心雕龙·序志篇意义
摘 要:《文心雕龙·序志篇》讲述了刘勰的创作动机、目的、评判了前人的文章,阐述自己的著书结构。整体来看,全书共十卷五十篇,是根据《周易·系辞上》。

文心雕龙·正纬和刘勰谶纬观
摘 要:《文心雕龙·正纬》在“文之枢纽”中处于相对冷门的位置,其意义并未得到全面的理解,关于刘勰谶纬观的讨论也始终存在分歧。《正纬》之“纬”,在。

黄维樑对文心雕龙六观应用
摘要:《文心雕龙》研究作为一门显学是当代学界的热点领域,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黄维樑以其跨文化视野,在方法上和具体论见上都给该领域带来了新的气象。

基于文心雕龙六观说的文本解读
刘勰的文论巨著《文心雕龙》“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在“知音”篇中,刘勰提出了“六观”说:“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