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思维论文范文写作 原始互渗思维在中国古典文学意境创造中的运用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思维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4

原始互渗思维在中国古典文学意境创造中的运用,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思维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学刊物投稿关于文学的论文

[摘 要]本文对原始互渗思维在中国古典文学意境创造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中国古典文学意境创造中,原始互渗思维主要是通过比、兴手法来实现自己的运用的.

[关键词]原始互渗思维;意境;创造;比、兴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4-0105-03

[收稿日期]2013-04-22

[作者简介]薛文素,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境营造理论.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有关意境的理论虽然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但“意境”一词最早却是由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

此后,意境逐渐成为我国诗论、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历代都有学者文人对它加以补充、发挥,宋代的严羽以佛教的禅境比喻诗的意境,认为二者完全一致.清初的王夫之提出的“情景交融”论从观察、创作和鉴赏等三个层面论述了意境的生成和结构等问题,使意境理论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清末明初的王国维提出了境界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现在,意境已由诗学走向音乐、雕塑、书法、舞蹈、绘画、园林、建筑等各个艺术领域,成为现代审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意境理论的发展,意境的概念也历经了千余年的沿革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笔者认为,应以意境创立时的基本意义为准来界定意境概念的内涵.这样,作为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的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和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或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意境的创造和人对自然的思维方式有关,而人对自然的思维方式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比如,在先秦时期主要体现为人对自然的原始互渗思维.那么,这种原始互渗思维究竟是如何参与古典文学意境创造的呢?笔者对此将展开下列研究.

一、原始互渗思维的内涵

法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在他所著的《原始思维》一书中提出了“原始思维”的概念,并且指出:“具有自己制度和风俗的一定类型的社会,也必然具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原始人的思维和文明人的思维理所当然应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思维类型,于是他在《土著人如何思维》一书中把人类思维分为 “原始思维”和现代性的“西方思维”两类.原始思维是原始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原始人的思维在布留尔看来是“以互渗律作为最高的指导与分配的原则”的,原始人的心灵受“互渗律”的支配.

何为“互渗”?互渗就是相互作用和影响.浅显地说,互渗很像我们日常所谓的“情景交融”或者中国古典哲学术语“天人合一”.何又为“原始互渗思维”呢?结合以上对“互渗”的阐释,可以这样给“原始互渗思维”下一个定义,即所谓原始互渗思维就是一种认为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事物能够通过神秘的方式相互渗透、感应、契合的思维.原始人就是凭借这种思维来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的.例如,一个原始人在路上走着,看见一条蛇从树上掉到他面前,即使他明天或者下个星期才知道他的儿子死了,他也一定会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再比如,从前乡下没有电灯之前是点油灯的,如果头天夜里油灯结了三颗大灯花 ,或者第二天早上起来喜鹊在屋脊叫了三四次,接着,这一天又有亲戚来访,人们就认为这些现象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以上事例观照这种思维,可以看出这种互渗式的思维方式在认识问题时很重视精神领会、切己体验和放弃彻底思考.如《传习录》曾记载王阳明有次游玩时,曾指着岩中花树对友人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而是已领会于心.

受这种互渗式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列维·布留尔认为:“人类情感意志向两个方面投射:人向物的参与或渗透,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投射到对象世界,使对象物和人一样享有情感、灵性和德性.物向人的渗透,人将自己同化于对象之中,认为自己具有对象的某种特性.”正是在互渗律的影响下,才出现了图腾的信仰崇拜,同时也使原始的占卜与巫术的产生成为可能.一方面,原始人认为外部世界的许多现象在向人们预示着某种事情的发生,他们可以通过预先的占卜来得知这种关联;另一方面,因为整个世界都是相互交融渗透、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所以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影响外部的世界,于是产生了巫术.中国古代的《周易》中就体现了这种观点.如“柘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周易·大过·九二》)“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周易·大过·一九五》)等,都是通过一些自然现象来预言人事的灾异的,这正是体现了原始思维的“互渗律”.另外,像“乐天安命”、“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信则有,不信则无”、“敬鬼神而远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等有关“命”的观念和因缘轮回的佛教思想以及中医理论中的经脉、阴阳五行说、天文学中的星象说、谶纬说、地理学上的风水说也都契合了“互渗律”.

二、《诗经》中运用的比、兴手法体现了原始互渗思维的特点

比、兴手法是中国古典文学意境生成常用的创作手法,是后世诗论家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对于“比”的理解,各文学理论批评家的观点基本一致.《毛诗正义》孔颖达疏:“比者,比方于物,诸言如者,皆比辞也.”刘勰说:“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本来是迥然不同的两类事物,如果只取其相似之处,以彼物比此物也,这种用法就是“比”.这样的“比”法显而易见,在《诗经》中运用很多.如著名的《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接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柔荑”用来比喻庄姜柔嫩洁白的手,“凝脂”用来比喻庄姜像羊脂般光洁平滑的肌肤,“蝤蛴”用来比喻庄姜白皙丰润的脖颈,“瓠犀”用来比喻庄姜整齐洁白的牙齿,“螓首”用来比喻庄姜方广的额,“蛾眉”用来比喻庄姜细长弯曲的双眉.《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小雅·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这样的“比”,基本上是修辞学中的比喻,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

结论:关于思维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思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极简主义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运用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与现代西方倡导的极简主义思想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与极简主义思想的关系,梳理出极简主义思想在。

大国会计思维:构建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
摘要: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应具有与中国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内在特点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能够令我们在国际。

翻译美学角度分析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概念翻译
在文学翻译中,诗歌翻译最为困难。很多情况下,外国读者并不能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本。因此,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准确传达原文中的美尤其重要。翻译作为。

论文大全